在陕西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金融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金融部门携手合作,精准施策,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。从科技创新到外贸突破,从支持小微企业到产业升级,陕西的金融系统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,推动经济增长,促进发展。
“金融要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供有力支撑。”陕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兴龙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,今年以来,陕西省委金融办不断推动科技金融领域的改革,推出了涵盖信贷、保险等多个方面的50条具体举措。目前,已设立了14家科技支行和99家科技特色支行。截至4月末,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3635.42亿元天创优配,同比增长28.45%。李兴龙表示,未来还将设立百亿级省级科创母基金,继续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。
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在推动“双循环”方面也在不断发力。“我们的目标,是让企业在国际市场轻装上阵。”副行长李彤介绍道。2025年1—5月,全省11家便利化试点银行已办理业务13088笔,同比增长34.15%。其中,全省首笔“科汇通”业务成功落地,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累计规模达到17.13亿美元。李彤表示,下一步,陕西分行将构建“政汇银担”四方综合服务机制,让便利化政策惠及更多企业。
在陕西省,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是金融部门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。“政策落实要快,让金融‘活水’第一时间流向小微企业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副局长刘新宏如是说。自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,全省已走访320万户经营主体,推荐清单内企业的贷款获批率达92%,平均年化利率为3.71%。
刘新宏还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:陕西一家环境节能设备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,但由于缺乏抵押物,且担心高利率,企业本打算放弃贷款。在政府组织的走访活动中,银行通过公司开户信息和结算记录核实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情况,运用“2:8比例分担”模式,在一周内为公司发放了低息贷款300万元,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。
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,陕西证监局也精准施策。陕西证监局副局长李国强表示:“资本市场要成为企业腾飞的翅膀。”2024年,陕西省48家上市公司成功进入产业创新集群,占比58.5%。同时,近180亿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已投入半导体等新兴行业,15家公司发行了962.5亿元的科创债券。李国强还透露,未来证监局将从强化早期资本供给等多个方面,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成长。
从科技研发的实验室到外贸企业的生产线天创优配,从初创小微企业的办公室到产业创新集群的园区,陕西省金融系统各部门紧密配合,以实际行动支持高质量发展。每一笔贷款的发放,每一项政策的落实,每一次服务的优化,都为陕西经济的稳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